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3 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 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以上。
别名: 突发性聋   特发性突聋  
英文名: Suddendeafness
发病部位: 听神经   耳蜗  
就诊科室: 中医五官科   耳鼻咽喉科  
症状: 听力下降  
多发人群: 中年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2.耳呜(约90%)。
3.耳闷胀感(约50%)。 
4.眩晕或头晕(约30%)。 
5.听觉过敏或重听。 
6.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 
7.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 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病因

1.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 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 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推测或确认的。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 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
2.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
内耳血管痉 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 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 提示不同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差 异:低频下降型多为膜迷路积水;高频下降型多为毛 细胞损伤;平坦下降型多为血管纹功能障碍或内耳 血管痉挛;全聋型多为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检查

一、必须进行的检查 
1.耳科检查:包括耳周皮肤、淋巴结、外耳道及 鼓膜等。注意耳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外耳道有无 耵聍、疖肿、疱疹等。 
2.音叉检查:包括Rinne试验、weber试验以及 Schwabach试验。 
3.纯音测听:包括250、500、1 000、2 000、3 000、 4 000及8 000 Hz的骨导和气导听阈。
4.声导抗检查:包括鼓室图和同侧及对侧镫骨 肌声反射。 
5.伴有眩晕时,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并根据 病史选择性地进行床旁Dix-hallpike试验和/或R011 试验。 
二、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其他听力学检查:如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 (ABR)、耳蜗电图、言语测听(包括言语识别阈和言 语识别率)等。 
2.影像学检查: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 应注意除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根据病情需 要可酌情选择颞骨cT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血脂、同 型半胱氨酸等)、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等)、c反应 蛋白等。 
4.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 毒、HIV等。
5.对伴有眩晕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患 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

诊断

1.在72 h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 率听力下降≥20 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治疗

一、基本治疗建议 
1.突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 病变,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 括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 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 l mg/kg(最大剂量建议为60 mg),晨起顿服;连用 3 d,如有效,可再用2 d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 无效可以直接停药。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 泼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40 mg或地塞米松 10 mg,疗程同口服激素。
3.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 神经营养因子等)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杏叶提 取物等)。 
4.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联合使用。 
5.高压氧的疗效国内外尚有争议,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作为补救性措施。 
6.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 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二、分型治疗推荐方案 全聋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的痊愈率较 低,尤应尽早积极治疗。 
1.低频下降型:
①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 故需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
②平均听力损失<30 dB者,自愈率较高,可口服给 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静脉回流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 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 倍他米松等);听力损失≥30 dB者,可采用银杏叶 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
③少部分患者采用 ②的方案治疗无效,或耳闷加重,可给予降低纤 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 治疗。 
2.高频下降型:
①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 提取物等)+糖皮质激素;
②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 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
③可考虑使 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3.全频听力下降者(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 型):
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
②糖皮质激素;
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 等)。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

预后

1.低频下降型预后较好,全聋型和高频下降型预后较差。 
2.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3.发病一开始就全聋或接近全聋者,预后差。
4.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5.复发主要出现在低频下降型。 
6.伴有眩晕的全聋型患者预后不佳。
突聋有一定的自愈率,文献报告为32%一65%

预防

一级预防 
1.注意身体保健避免长期接触噪声,预防老年性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现高频听阈下降,应在医师指导下服降胆固醇药、血管扩张剂及维生素A、维生素D及维生素E。 
2.清淡饮食至关重要耳朵保健与饮食的关系非常大。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可减少肥胖及高血脂、冠心病等的发病可能,使脑、耳的血液供应尽可能保持在正常水平,而听力的退化就可能得到延缓。平时见到一些高龄老人,耳聪目明,其平时的饮食多为简单、清淡的。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劳累、通宵不睡觉、紧张、吸烟、喝酒等对都对耳朵有很大影响。比如吸烟可导致血管痉挛,影响内耳血液供应而出现功能障碍等。 
4.慎用耳毒性药物滥用药物引起耳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引起耳鸣、耳聋的药物很多,而其中又以某些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类,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危害较大。因此,提倡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因为随意用药而带来的烦恼。 
二级预防
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耳鸣、耳堵或眩晕等症状,要早期就诊,早期诊断及治疗。 
三级预防
对于重度耳聋尤其是双侧听力下降的患者,体力下降持续不好转超过3个月,可考虑佩戴助听器。

健康问答

  • 突发性耳聋能治愈吗?
    医生头像
    陈添 副主任医师 乐清市人民医院 - 内分泌内科
    不同类型的突聋可能提示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差异。但总而言之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科普文章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陈添

乐清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928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2月05日 11:10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