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烧伤后瘢痕

烧伤后瘢痕是指人体的皮肤组织受到烧伤以后,逐渐有毛细血管及胶原纤维所组成的肉芽组织,该组织继续发展则形成新的与正常皮肤不同的纤维结缔组织,即瘢痕组织。
英文名: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烧伤科  
症状: 瘙痒  
多发人群: 烧伤人群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创面愈合时间超过2周即有出现瘢痕增生的可能,在伤后1个月左右逐渐明显,伤后3~6个月是瘢痕增生的高峰期,表现为愈合部位持续加重的充血发红、发硬、隆起、表面高低不平、紧绷感并伴瘙痒疼痛,可出现明显的毛细血管增生。关节部位的瘢痕增生可影响关节活动,同时也会出现瘢痕挛所导致的关节畸形。
浅表性瘢痕:外观与正常皮肤略有不同,局部柔软、平整、无功能障碍, 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接近正常肤色,多见于浅二度或较浅的深二度烧伤创面愈合后。 
增生性瘢痕(又称肥厚性瘢痕):瘢痕高出正常皮肤表面,外观不规则,呈暗红色甚至紫色、质地较脆、组织坚硬、与基地粘连,一般不引起挛缩,但痛痒感明显,延续数月或数年后逐渐退化,多见于深二度以及三度创面自行愈合部位。
挛缩性瘢痕:其表面平坦、坚硬、易损伤而形成溃疡,常与深部组织粘连,造成挛缩畸形或者牵拉移位等功能障碍,长时间反复破溃部位有发生恶变可能。多见于三度烧伤创面并存在皮下组织缺损,未经植皮仅靠自行勉强愈合的烧伤创面。
瘢痕疙瘩:瘢痕组织超出原有病变范围,表面光滑、色红润而发亮,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奇痒、痛觉敏感,很少自行回缩。

病因

烧伤是瘢痕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引起皮肤或粘膜的组织损害,严重的会伤及皮下或粘膜下组织,尤其是深II度及III度烧伤,必然会产生严重的瘢痕。影响烧伤病人瘢痕生长的因素有:
1.烧伤深度:烧伤程度仅累及表皮(Ⅰ度)或真皮浅层(浅Ⅱ度)的烧伤,如不发生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愈合后一般不留瘢痕;如烧伤程度达真皮深层(深Ⅱ度)或皮肤全层(Ⅲ度),愈合后一般会形成瘢痕。
2.烧伤部位:一般就烧伤部位而言,周围组织较松软、皮肤较薄嫩、脂肪和血液循环较丰富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烧伤愈合后瘢痕增生程度较重(例如:面颈部、前胸及乳房周围、关节活动部位);反之皮肤组织较厚实、皮下脂肪组织较少的部位烧伤愈合后瘢痕增生程度则较轻(例如:小腿胫骨前、后背)。
3.个人体质:瘢痕体质在人群中比例较小,表现为伤口愈合后表面瘢痕呈持续性扩大,不但会影响外观,还可能会伴随局部疼痛、红痒甚至影响功能运动。
4.年龄、肤色:根据临床观察总结老年人烧伤愈合后瘢痕增生较轻,相比较下青壮年和小儿烧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则较重;肤色较浅的患者瘢痕增生较轻,同样比较下肤色较深的患者烧伤愈合后瘢痕增生程度亦较重。
5.感染:创面一旦感染,局部感染部位会出现渗出增多、肉芽组织增生,渗出液及肉芽组织机化后便形成较重的瘢痕。(机化:指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排出,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过程,易形成瘢痕组织)
6.营养:营养是创面愈合的物质基础,如果营养不好,创面迟迟无法愈合,肉芽组织水肿增生,待愈合后所形成的瘢痕则较为严重。 7.异物:体内异物无法排出,较长时间刺激以后可使局部肉芽生长,形成瘢痕。

检查

1、专科检查包括:
①烧伤瘢痕的部位、大小、厚度、颜 色、质地、挛缩情况的测量和评估,目前国际上最常 用的瘢痕评价量表为温哥华瘢痕评分;
②器官畸形程度,如眼睑外翻、角 膜损伤情况、泪道损伤情况、口周瘢痕挛缩(张口大 小)、鼻缺损或鼻孔闭锁、耳缺损或变形、眉缺损、颏 颈胸粘连程度(颏颈角),有无气管烧伤、插管困难情 况;
③对于儿童烧伤患者,应注意瘢痕挛缩是否造成 骨骼及软组织发育障碍。
2、辅助检查 :除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外,还应作如下检查:
①严重烧伤畸形患者应行 MRI 和 CT 三维重建检查,估计软组织和骨骼缺损 量。
②瘢痕挛缩和颏颈粘连患者,可行 X 线片 检查骨性张口程度和骨性颏颈角;严重的颏颈粘连 患者,应行颈部气管 X 线呼吸相或气管 CT三维重建等,评价有无插管困难,必要时麻醉科会诊。
③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CT 血管造影 (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受区和供区血供进行 评估,为皮瓣选择和手术设计提供客观依据 。
④具备相应设备的单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面部软组织三维影像数据,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打印出人体组织器官的表面轮廓三维模型,为修复手术提供准确直观的参考

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烧伤病史,以及临床表现、结合专科检查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2、烧伤后疤痕的鉴别诊断:
 1)凸起性疤痕大多为烧烫伤、外伤、手术或反复感染后皮肤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的增生性病变。可见有红色隆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可伴有痒痛,疤痕疙瘩还可呈蟹足样向外扩张。凸起性疤痕内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并有高出正常皮肤两倍以上的氧自由基以及增生活跃的成纤维
2)平复性疤痕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因皮肤轻度擦伤或浅表(真皮浅层)烧烫伤所致。其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 (如皮肤红斑、白斑或色素沉着),一般无功能障碍,但这类疤痕很影响视觉美观。 
3)继发性瘢痕疙瘩:一般多发生于皮肤烧烫伤、感染、外伤、创伤。高出皮肤色红或暗红、奇痒、有刺痛感,食用辛辣食物、酒等刺激食物,症状加重。

治疗

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方法根本阻断瘢痕的增生,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手段并长期坚持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包括体位摆放、矫形器的应用、牵引和运动疗法是瘢痕综合治疗中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在对抗瘢痕挛缩、促进瘢痕软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以下治疗也能起到限制瘢痕增生幅度、缩短瘢痕增生病程和减轻伴随症状的作用,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应用。
一、 压力治疗 
压力治疗是大面积瘢痕治疗的首选方案。它可以减轻和控制肢体肿胀、限制瘢痕增生的幅度和程度、促进瘢痕软化、保护愈合皮肤、减轻瘙痒疼痛等。目前常用的压力制品主要包括压力衣、压力垫、弹力绷带、硬质接触式面罩、矫形器,其中压力衣和弹力绷带使用最为广泛。 压力治疗的注意事项如下: 
 (1)建议愈合时间在2~3周的部位应进行预防性压力治疗;愈合时间超过3周、接受皮肤移植部位、中厚以上断层皮片供皮区应进行压力治疗。 
 (2)压力治疗开始时间应尽早。对于超过2周未愈合的部位可考虑在包扎敷料外加用弹力绷带尝试进行压力治疗。 
 (3)充分权衡压力治疗与创面治疗之间的利弊,当压力治疗影响创面愈合时,可适当降低压力、缩短压力制品使用时间、增加换药频次或暂停压力治疗以改善创面情况,之后再逐渐恢复压力治疗。无需等待无创状态,对于深度烧伤患者而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难以达到创面完全愈合。 
 (4)压力治疗应逐渐开展,以减少新愈合皮肤出现压力性、摩擦损伤水泡,提高患者对压力治疗的耐受程度。应由低压力开始逐渐增加治疗压力,对于特别薄和脆弱的新愈合部位,可先从弹力绷带的加压开始,逐渐增加压力过渡到压力衣,提高患者对压力治疗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5)压力制品的使用要求如下:每天除洗澡、换药、瘢痕治疗等必需操作外,应持续穿戴,中间去除时间每次不超过30 min;压力治疗需长期坚持,直到瘢痕充血消退、变软、变平、弹性改善,此过程长需要持续到伤后1~2年甚至更长时间。 
 (6)康复治疗师应监测压力制品的弹性和压力状况,当弹性下降、压力减少是应考虑调整或者更换。 
 (7)对于形状不规则部位的压力治疗,为保证加压效果,应考虑在凹陷部位加用压力垫。 
 (8)压力制品可配合抗瘢痕药物、瘢痕贴一起使用。 
 (9)对于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应密切随访压力治疗过程,定期调整和更换压力衣。不合适的压力衣不仅不舒适,还可能影响身体发育、造成异常畸形。
二、 瘢痕按摩及药物敷膜治疗 
尽管尚无确切的机制来解释瘢痕按摩作用原理,在临床工作中已观察到采用有力、缓慢的压力进行按摩,有促进瘢痕软化、改善关节ROM、缓解瘢痕瘙痒疼痛不适的作用。 瘢痕按摩被广泛推荐用于瘢痕治疗,可能有如下作用: 
 (1)烧伤瘢痕表面常干藻,使患者感到不舒服的同时可能会出现瘙痒、破溃等问题。按摩时涂抹一些润肤品或油剂,瘢痕表面会变软、延展性增加、瘙痒感减轻,从而使患者感觉舒适。 
 (2)当瘢痕变厚隆起,其内部会有多余的体液存留,从而降低其可塑性。通过深度有力的按摩可帮助瘢痕内液体回吸收,肢体牵伸运动时配合瘢痕按摩有助于扩大关节ROM。 
 (3)深度、小范围旋转按摩可帮助瘢痕形成过程中内部胶原纤维等组织结构有序排列。 
 (4)深度烧伤后常伴发皮肤感觉消退或敏感,瘢痕按摩对疼痛敏感的部位有脱敏作用,可促进感觉恢复。 瘢痕按摩结束后,可配合使用具有淡化色素、软化瘢痕、促进充血消退、保湿等功能的药物敷膜进行愈合皮肤的恢复治疗,每周2~3次,疗效确切。
三、硅酮制剂的使用 
硅酮制剂对瘢痕有保湿、促软化的作用。部分患者外用硅酮制剂后会出现皮疹、瘙痒等情况,但去除后易消退,此时可考虑每天缩短使用时间,适应后再逐渐延长使用时间。有证据表明单纯使用硅酮制剂即可起到一定的抗瘢痕作用,配合压力制品效果更好。
四、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 :对于小面积、局限、瘙痒疼痛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瘢痕可选择瘢痕内药物注射来缓解症状、促进瘢痕软化消退。目前常用瘢痕内注射的药物是皮质类固醇,其中曲安奈德和复方倍他米松应用广泛。 虽然瘢痕内注射药物在抑制瘢痕增生和促进瘢痕软化消退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但尚无统一明确的标准治疗方案,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需注意以下内容:
(1)治疗前应明确告知患者瘢痕内药物注射的疗效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治疗过程中要记录瘢痕的变化情况,常用评价方法为图像记录(照相)、温哥华瘢痕量表;
(3)首选局限、美容相关部位以及瘙痒疼痛症状明显的部位;
(4)限制皮质类固醇的一次使用总量,调整合适的注射时间间隔;
(5)治疗过程中要跟踪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用药频次、剂量,尽量减少对患者全身情况的影响。
五、 心理治疗:患者的态度和动机是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时这些心理因素甚至比烧伤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影响更为深远。烧伤治疗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在每天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关注这个问题。 在烧伤治疗的不同阶段,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 
 (1)当生命体征不平稳、处于危重阶段时,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幻觉、睡眠障碍等。这些问题可由ICU团队和心理治疗师来关注。 
 (2)当基本度过危险期,手术和监护逐渐减少,物理治疗和作业疗法逐渐增多,患者逐渐了解损伤程度和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此时他们常表现为抑郁,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比例约30%,表现为恐惧、敏感、睡眠障碍等,进行药物治疗和个体的心理咨询可有改善。 
 (3)在基本痊愈、出院后的1~2年,患者往往有情感上的问题,在身体受限的情况下需适应家庭、工作环境,同时还会受到PTSD的影像。许多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在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这种情绪会进一步加重放大。这些心理康复需要在患者于心理治疗师之间建立长期的治疗关系,如有条件,建议参与心理的团体治疗。
六、 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是利用光、点、声波、磁场、水、蜡、温度、压力等所具有的独特物理特性,产生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改善肌肉瘫痪、抑制痉挛、防治瘢痕增生以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效果。 烧伤患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物理因子治疗,达到辅助炎症控制、促进创面愈合、控制肿胀、软化瘢痕、改善肌肉软组织状态的疗效。常用于烧伤患者的物理因子治疗手段包括蜡疗、水疗、低频电、中频电、微波、短波、肢体气压、激光、紫外线、超声、冷疗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选用

预后

完全治愈烧伤瘢痕的可能性为零,只能达到非常接近正常皮肤的表现,任何治疗手段都无法将烧伤瘢痕彻底治愈,讲求恢复功能为主,恢复美观为辅。

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有:深度创面应防止和控制感染,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尽早进行手术植皮;创面一旦愈合,即尽早坚持用弹力绷带或弹力套加压,使用时昼夜坚持,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疤痕挛缩和增生;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减轻疤痕挛缩引起的功能障碍。目前多主张在烧伤治疗过程中即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如果病人积极配合,常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健康问答

  • 烧伤与瘢痕的关系?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水火烧伤是瘢痕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引起皮肤或粘膜的组织损害,严重的会伤及皮下或粘膜下组织,尤其是深II度及III度烧伤,必然会产生...严重的瘢痕。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烧伤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曹怡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963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7月25日 16:51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