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80%以上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所致。微生物除了最常见的细菌外,尚有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及病毒等。
别名: 小儿传染性心内膜炎  
英文名: infective endocarditis
发病部位: 心内膜   心脏瓣膜   室间隔缺损处  
就诊科室: 小儿心血管内科  
症状: 发热   疲乏   盗汗   食欲不振   杵状指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抗生素治疗 一般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新生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感染性栓塞引起的骨髓炎、脑膜炎、肺炎等临床表现,也可有呼吸窘迫、心脏杂音、低血压等。新生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死率高。
1、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多数超过38℃,热型可不规则或低热。
2、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杂音:部分病例可呈现心功能不全或原有心功能不全加重。
3、血管征象:球结膜,口腔黏膜,躯干会有瘀斑;手掌和足底红斑或无压痛的出血性淤点。主要血管(肺,脑,肾,肠系膜,脾动脉等)栓塞是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合并症。
4、免疫征象:指甲下出血、Osier结节及Roth斑。

病因

1、心脏的原发病变:90%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均有原发心脏病变,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多见,约占80%,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狭窄等较常见;后天性心脏病,如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也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2、病原体:几乎所有的细菌均可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多见,白色葡萄球菌,以及肠球菌、产气杆菌等格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3、诱发因素:约1/3的患儿在病史中可找到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为纠治牙病和扁桃体摘除术。

检查

1、血培养:血细菌培养阳性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依据,凡原因不明的发热、体温持续在1周以上,且原有心脏病者,均应反复多次进行血培养,以提高阳性率。若血培养阳性,尚应做药物敏感试验。
2、超声心动图:心内膜受损的超声心动图征象主要有赘生物、腱索断裂、瓣膜穿孔、心内修补材料部分裂开、心内脓肿及人工瓣膜瓣周脓肿等。
3、CT:对怀疑有颅内病变者应及时进行CT检查,了解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4、其他:血常规可见进行性贫血,多为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阳性,血清球蛋白升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及类风湿因子阳性,尿常规有红细胞,发热期可出现蛋白尿。

诊断

结合病理学指标,赘生物或心脏感染组织经培养或镜检发现微生物;赘生物或心脏感染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伴活动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及临床表现一般可以确诊本病。

治疗

1、抗生素治疗:应用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在具体应用时,对不同病原菌感染选用不同的抗生素。抗生素应连用4-8周,用至体温正常,栓塞现象消失,周围血象,血沉恢复正常,血培养阴性。停用8周后需复查血培养。
2、一般治疗:包括细心护理,保证患者充足的热量供应,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血浆,也可输注丙种球蛋白。
3、手术治疗:近年来早期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取得良好效果。手术指征为:
1)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中重度心力衰竭;
2)抗生素使用1周以上仍高热,赘生物增大;
3)反复发生栓塞;
4)真菌感染;
5)瓣膜穿孔破损。

预后

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以来,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残留严重瓣膜损伤者,需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术。

预防

有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的患儿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齿龈炎、龋齿;预防感染;若施行口腔手术、扁桃体摘除术、心导管检查和心脏手术时,可于术前1-2小时及术后48小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健康问答

  •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饮食护理应注意什么?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 内科
    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   1、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 2、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 3、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 4、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下拉查看详情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宫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35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19日 10:5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