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又称肠道菌群失调,是由于胃肠道内寄居的微生物因为繁殖或代谢紊乱,部分也因机体内环境的紊乱而应起的胃肠道疾病。
英文名:
intestinalbacilliillness
发病部位:
胃肠道
症状:
腹泻、水样便、腹胀、黄色蛋花样稀便、恶心呕吐、腹痛、粪便带绿色、腹鸣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饮食、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否
是否传染:
否
疾病知识
症状
一般症状有腹泻、水样便、腹胀、黄色蛋花样稀便、恶心呕吐、腹痛、粪便带绿色、腹鸣等,以严重腹泻或慢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肠道内寄居微生物较多,不同的微生物发生生长紊乱体现的症状则不要相同,比如真菌感染可呈泡沫样稀便,有腥臭味,脓血便;葡萄球菌感染可排黄绿色稀便,每日3~20余次,伴有腹胀,腹痛一般不着,吐泻严重者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升高、血压下降;绿脓杆菌感染能产生蓝绿色荧光素使粪便带绿色,但并不经常引起腹泻,个别病例粪便中有粉一般腹痛轻,少数伴恶心、呕吐、多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白色念珠菌感染一般多从上消化道开始,蔓延到小肠甚至肛周,鹅口疮常是白色念珠菌肠炎最早的信号,如小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可引起多次的无臭黏液脓性粪便,有时可呈水泻,伴有消化不良,如治疗不及时,可扩散至呼吸道、泌尿道甚至脑组织等等。旅行者在旅游途中水土不服也会有类似的症状出现,要及时治疗。
病因
该疾病产生的原因有肠道内菌丛组成可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对同一个人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菌丛组成十分稳定,一旦发生紊乱会引起该疾病;药物在肠道内代谢作用,任何抗生素都可导致肠道菌丛的改变,其取决于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在肠腔内的浓度。例如氯林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等容易引起菌群失调,使耐药的艰难梭菌大量繁殖而致病,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饮食习惯,无纤维食物促进细菌易位。纤维能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动力学。食物纤维能减少细菌易位,但不能使屏障功能恢复至正常;随着年龄的变化也会有影响,有可能减弱对免疫机能的刺激,导致毒素增加使免疫受到抑制,老年人能维持年青时的肠道菌群平衡,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检查
检查可以通过粪便显微镜检查、粪便寄生虫、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大便常规等,菌群分析为主要检查方法,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种,镜检都是通过采集患者粪便样本,在不同的显微镜下检查相关指标,.结肠镜检查时,可见肠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分支模糊不清或消失,并有散在的糜烂溃疡及出血,有时可见黄色假膜附着。
诊断
由于该疾病有腹泻的病症,需要与其他能够引起腹泻的疾病相区别,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可通过菌群培养鉴定肠道致病菌的种类。
治疗
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有采用饮食调节、药物治疗、活菌制剂、菌群促进剂以及免疫治疗等,饮食调节主要是发酵性腹泻应限制碳水化合物,腐败性腹泻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增强肠黏膜的局部防御屏障功能,防止细菌易位,应增加纤维食物;药物治疗中,停止使用抗生素,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来抑制或杀灭繁殖的不利菌;活菌制剂是指使用能够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生长;菌群促进剂是通过制剂促进菌落的形成,从而能够形成一层良好的保护膜;免疫治疗是通过对先天性免疫缺陷者采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调节肠道内的菌群失衡。
预后
肠道菌群失调症除引起严重吐泻脱水、失血、发生毒血症、甚至休克导致预后较差外,一般预后良好。需告知患者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多休息,适量运动增加胃肠道蠕动,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医。
预防
注重饮食生活习惯,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该疾病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的,所以对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时,严格掌握适应证,最好能作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对高龄及病后体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并配合使用乳酸菌素或双岐杆菌活菌制剂,以防肠道菌群失调。
健康问答
-
肠道菌群失调症应该注重怎样的饮食?
孙为豪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 消化内科门诊
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
...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预防感冒的发生。饮食宜少量多餐。如退烧食欲较好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片汤、清鸡汤龙须面、小馄饨、菜泥粥,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李益农、陆星华 消化内镜学 2004.
武忠弼 病理学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