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已有病变的瓣膜(如风湿性心内膜炎)或并发于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Fallot四联症等)。行修补术后的瓣膜亦易被感染。此型心内膜炎最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英文名: 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症状: 鼓槌指   血尿   浑身酸痛   发热   心脏杂音   动脉栓塞   贫血   皮肤瘀点  
多发人群: 成人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心力衰竭   肾动脉栓塞   肾梗死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发热: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亚急性者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头痛,背痛,肌肉关节痛常见。
2.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其中心呈白色。
3.Ols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色或紫色痛性结节。
4.动脉栓塞: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占20-40%,栓塞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脑,心脏,脾,肾,肠系膜和四肢为临床所见的体循环动脉栓塞部位。
5.贫血:较为常见,尤其多见于亚急性者,有苍白无力和多汗。多为轻中度贫血,晚期患者有重度贫血。

病因

1.血流动力学因素:亚急性者多发生于气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其次为先天性心血管病。
2.短暂性菌血症:循环中的细菌如定居在无菌性赘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
3.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取决于发生菌血症之频度和循环中细菌的数量和细菌黏附于无菌赘生物的能力。

检查

1.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2.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瓣周并发症等支持心内膜炎的蒸煮,可帮助明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证据。
3.X线检查:肺部多处小片状浸润影提示脓毒性肺栓塞所致肺炎。左心衰时有肺淤血或肺水肿体征。主动脉细菌动脉瘤可致主动脉增宽。
4.细菌性动脉瘤需要经血管造影诊断,
5.心电图:偶见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后者提示主动脉瓣或室间隔脓肿。

诊断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是诊断本病的两大基石。

治疗

1.药物治疗:宜青霉素为主或加庆大霉素,青霉素320-400万U,静脉滴注,每4小时一次;庆大霉素剂量同上。对不能耐内酰胺酶者,可选万古霉素,每日30mg/kg,分两次静脉滴注,联合环丙沙星800mg,分两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6周。
2.手术治疗:如患者出现由瓣膜功能衰竭所致的心力衰竭,尽管积极抗生素治疗情况下,仍有持续败血症;或再发栓塞者,考虑手术治疗。

预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自然病是一般≥6个月,本病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较高,治愈后5年存活率仅60-70%,10%在治疗后数月或数年再次发病。

预防

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措施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的牙科检查,在任何静脉导管插入或其他有创性操作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健康问答

  • 怎样预防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医生头像
    宫雪 医师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 内科
    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措施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的牙科检查,在任何静脉导管插入或其他有创性操作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宫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356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3月05日 16:0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