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颌
开颌(Opening deformity)在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恒牙期,是指上下牙列在咬合时,上下牙无咬合接触,通常发生在前牙,但前磨牙和磨牙也可以发生。
别名:
开颌畸形
英文名:
Opening deformity
发病部位:
颌骨
症状:
上下牙无咬合接触
腭平面有高低
下颌平面角陡峭
下颌稍短
颅前窝和颅中窝间有个较钝的“鞍形角”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是
是否传染:
否
疾病知识
症状
表现为腭平面有高低,下颌平面角陡峭,前面高度有所增加,下颌正常或稍短,颅前窝和颅中窝间有个较钝的“鞍形角”;同时有神经肌肉参与作用,因而使畸形更为复杂。此外,儿童时期的不良习惯亦可引起开耠,如吮指、咬 笔杆等,到上学以后,迫于周围的压力,停止了不良习惯,开耠可以自然矫正;然而若是骨骼发育畸形造成的开颌,则可随年龄增大而加剧。部分病例开颌的原因决定于舌的压力和舌的姿势,有舌不良习惯者,在发某 一声音时,将前舌吐于上下前牙之间,长期之后可造成前牙开颌。某些扁桃体肿大或腺样体肿大的患者,长期鼻呼吸困难,应用口呼吸,下颌休息时姿势发生改变,舌向下向前,出现开颌伴有下颌前突,口呼吸则常伴 有发育性长面畸形。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后,开颌的发病率降低,由于扁桃体和腺样体有逐步萎缩趋势,口呼吸得到改善;同时青春期发育旺盛,颌骨的垂直方向加长,为舌活动增加了空间,不影响呼吸功能,开耠可以 减轻或自然消失。
病因
开颌发生的因素较多,可以有先天性颅面发育异常,使腭骨的发育出现畸形。儿童时期的不良习惯亦可引起开耠,如吮指、咬 笔杆等,到上学以后,迫于周围的压力,停止了不良习惯,开颌可以自然矫正;然而若是骨骼发育畸形造成的开颌,则可随年龄增大而加剧。部分病例开颌的原因决定于舌的压力和舌的姿势,有舌不良习惯者,在发某 一声音时,将前舌吐于上下前牙之间,长期之后可造成前牙开颌。某些扁桃体肿大或腺样体肿大的患者,长期鼻呼吸困难,应用口呼吸,下颌休息时姿势发生改变,舌向下向前,出现开耠伴有下颂前突,口呼吸则常伴 有发育性长面畸形。
检查
开颌患者的临床检查,面部表现为左右对称性,面部上、中1/3可以是协调的,但下1/3则 较长。正常人的闭口形态在自然状态下(肌肉松弛,周围有关肌肉不紧张),上下唇的间隙在3〜4mm以下; 若是在此以上,可视为开脸的唇形态,严重开颌患者,唇间隙可达到10〜11mm左右,因此,静状态的唇间隙值得注意。关于上唇与上前牙间的垂直关系也很重要,若在静止状态,正常上唇放松时,上前牙冠暴露1/3 左右,当上唇静止时不露齿,可在上颌截骨,下降前部骨段,矫治开颌;反之,静止状态露齿过多者,不能再用上颌截骨的方法,否则会加重开唇露齿的畸形,这种畸形多是后牙增高的结果,应作后牙骨段上移,使下颌往 前上方旋转,关闭开颌。
诊断
正常鼻小柱与唇的关系,其鼻唇角应在90°〜110°之间。若 呈锐角,后移上颌前部牙骨段可以改善鼻唇角和外观。对于鼻唇角较钝者,后推上颌前部牙骨段就会进一步 破坏面容。开颌患者常呈面下1/3增长,但颏部多为后缩,这是下领向下向后旋转的结果,若颏位置正常,则没有骨性改变,开耠多为暂时性,这些都是临床检查需值得注意的事项;但还需要通过模型外科、头影X线 测量、计算机模拟手术和疗效预测等,才能按个体不同畸形,设计不同的手术治疗理想方案。
治疗
开颌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以下颌截骨为多见。年龄小的患者,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首先考虑 正畸治疗;发育较成熟的成年人,可考虑外科矫治,某些病例尚需于术前术后配合正畸治疗。为了更好地选择 手术适应证,术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测量和合理的设计,需要在石膏模型上研究上下牙列的形态、长度和宽 度是否协调,以及面下1/3高度、鼻唇角大小、唇齿关系、上领前后牙高度、颌曲线、下颌平面角大小、下前牙高度、下颌曲线形态,这些数据在选择手术方式、制订手术方案 中甚为重要,临床上均要仔细测量。
预后
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一般预后情况良好,患者的症状消失。
预防
开颌的预防:拔除引起开畸形的下颌第三磨牙,使已伸长的下颌第二磨牙自行复位,并配合嚼肌、颞肌、翼内肌等的肌功能训练。戒掉良习惯如破除吐舌、舐牙、伸舌、吮拇以及咬唇等不良习惯。乳牙期或混合牙列初期,在10岁前破除不良习惯,开畸形可能自行调整。此外说服教育儿童主动配合,必要时戴用不良习惯破除器。
健康问答
-
如何避免开颌的发生?
开颌的预防:拔除引起开畸形的下颌第三磨牙,使已伸长的下颌第二磨牙自行复位,并配合嚼肌、颞肌、翼内肌等的肌功能训练。戒掉良习惯如破除吐
...舌、舐牙、伸舌、吮拇以及咬唇等不良习惯。乳牙期或混合牙列初期,在10岁前破除不良习惯,开畸形可能自行调整。此外说服教育儿童主动配合,必要时戴用不良习惯破除器。下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