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百草枯中毒

百草枯中毒是指短时间接触较大剂量或高浓度百草枯后出现的以急性肺损伤为主,伴有严重肝肾损伤的全身中毒性疾病,口服中毒患者多伴有消化道损伤,重症患者多死呼吸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英文名: paraquat poisoning
发病部位: 全身  
症状: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多发人群: 百草枯接触人群  
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
并发疾病: 呼吸衰竭 NOS   中毒性休克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 :
1、有明确的接触或口服史。 
2、可发生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眼结膜、角膜灼伤。 
3、呼吸系统: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少数见肺水肿。该药致肺纤维化能力强,一些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控制后,病情进一步发展,严重者可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 
4、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服可见口腔、舌、食管的溃烂,甚至出现肠麻痹、消化道出血,肝损害常在第1~3天,严重者可致急性肝萎缩。 
5、心肾系统:少数可发生心肌损害。肾损害常发生于第1~3天,甚至急性肾衰竭。 
6、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晕、抽搐、幻觉等。亦有部分患者神志较清楚。

病因

主要病因是皮肤接触百草枯,误服百草枯,自杀患者通过口服或者注射百草枯导致

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尿中可检出百草枯;肺泡/肺动脉PaO2差增大重度低氧血症。 
2、X线片、CT可见肺水肿、间质性肺炎、胸膜炎、间质肺纤维化、心影扩大或显示心包积液。 
3、血分析见白细胞升高,肝肾功能下降,ECG见心肌缺氧损伤或坏死等表现。 血气分析见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毒物分析可见不同程度百草枯成分。

诊断

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剂量或高浓度的百草枯病史,出现以急性肺损伤为主,伴有严重肝肾损伤等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参考血液或尿液中百草枯含量的测定,经过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后即可诊断。

治疗

目前,临床上尚无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特效解毒药物,对其救治仍处于探索中。尽管如此,可以肯定的是,尽早的、积极的采取措施清除进入体内的毒物是成功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基础。


一、阻断毒物吸收 主要措施包括催吐、洗胃与吸附、导泻、清洗等。
1、催吐、洗胃与吸附    在院前可刺激咽喉部催吐,院内则应争分夺秒洗胃。洗胃液首选清水,也可以用肥皂水或1%~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尽可能彻底,一般洗胃液不少于5L,直到无色无味。上消化道出血不是洗胃禁忌,可用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洗胃。洗胃完毕立即注入吸附剂15%漂白土溶液(成人总量1000ml,儿童15ml/kg)或活性碳(成人50~100g,儿童2g/kg)。由于百草枯溶液中添加了呕吐剂等成分,患者常有剧烈呕吐,可在呕吐症状缓解后少量频服漂白土或活性炭,达到吸附进入肠道毒物的目的
2、导泻    使用20%甘露醇、硫酸钠或硫酸镁等导泻,促进肠道毒物的排出,减少吸收。此后,患者可连续口服漂白土或活性炭2~3d,也可试用中药(大黄、芒硝、甘草)导泻。全肠灌洗是一种胃肠道毒物清除方法,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有待探讨。
3、清洗   有百草枯皮肤接触者,立即脱去任何被百草枯污染或呕吐物污染的衣服,应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毛发,注意不要造成皮肤损伤,防止从创口增加毒物的吸收。百草枯眼接触者需要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20min,然后请专科处理。
二、促进毒物排出
1、补液利尿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脱水,适当补液联合静脉注射利尿剂有利于维持适当的循环血量与尿量[1~2mL/(kg·h)],对于患者肾脏功能的维护及百草枯的排泄可能有益。但补液利尿治疗需关注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尿量情况。
2、 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HP)和血液透析(HD)是目前清除血液循环中毒物的常用方法,但用于百草枯中毒,两者疗效尚存争议。理论上,百草枯属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更适合于行HD,但由于百草枯自身肾脏清除率(170mL/min)远大于HD的毒物清除作用,建议HD只用于合并肾功能损伤的百草枯中毒患者。至于HP,虽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其清除百草枯的作用已基本达成共识,推荐口服百草枯中毒后应尽快行HP,2~4h内开展者效果较好,可根据血液毒物浓度或口服量决定一次使用一个或多个灌流器,以后根据血液百草枯浓度决定是否再行HP或HD。 因百草枯中毒后可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和炎性介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具有对流、吸附和弥散功能,无论从毒物清除还是炎性介质清除方面,理论上CVVH效果明确,但尚需更多的临床资料加以验证。 由于血浆置换只对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80%、分布容积小于0.2L/kg的毒物有清除作用,而百草枯在血浆中几呈游离状态,不建议将血浆置换应用于血中百草枯清除。
3、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主要是防治靶器官肺的损伤,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等。
1)早期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中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可能有益,建议对非暴发型中、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甲泼尼龙15mg/(kg·d)或等效剂量的氢化考的松,环磷酰胺10~15mg/(kg·d)。基于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目前尚无成熟方案(前者大量长期应用出现感染、骨坏死等副作用大增,后者大量应用则可引起严重肝坏死),又缺乏临床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其具体剂量、疗程、副作用等尚需进一步探讨。 其他药物如环孢霉素A、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秋水仙碱、长春新碱
2)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理论上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肺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NAC)、金属硫蛋白(MT)、维生素C、维生素E、褪黑素等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在动物实验有一定疗效,但临床研究多数未获得预期结果。
3)其他药物    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非甾体抗炎药水杨酸钠及血必净、丹参、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均有相关文献报道,其疗效在探索阶段。
4、支持对症治疗 
1) 氧疗及机械通气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应避免常规给氧。基于目前对百草枯中毒毒理机制的认识,建议将 PaO2<40mmHg(5.3kPa)或ARDS作为氧疗指征。尚无机械通气增加存活率的证据,若有条件准备行肺移植,机械通气可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2)抗生素的应用   由于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导致多器官损伤,加之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考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该类药物可能对防治肺纤维化有一定作用。一旦有感染的确切证据,应立即针对性地应用强效抗生素。
3) 营养支持    急性百草枯中毒最佳进食时机尚不明确,对于消化道损伤严重而禁食的患者,应注意肠外营养支持,必要时应给予深静脉高营养。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影响有待探讨。
4 )对症处理   对频繁呕吐的患者,可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或吩噻嗪类止吐剂控制症状,避免使用胃复安等多巴胺拮抗剂,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减弱多巴胺对肾功能的恢复作用。对腐蚀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用强的镇痛剂如吗啡等,同时使用胃粘膜保护剂、抑酸剂等。针对器官损伤给予相应的保护剂,并维持其生理功能。
5) 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能控制肺纤维原细胞的数量,同时降低纤维蛋白产生,然而,无证据表明此法能降低病死率。肺移植用于重度呼吸功能不可逆性呼吸衰竭患者,国外有成功的报道。)

预后

服毒量是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通常诉一口的量已达到致死量,许多患者声称虽进口未咽下者血中仍可检测到高浓度的百草枯,甚至致死),毒物清除时间包括催吐、洗胃等急救措施也可影响其预后。 患者空腹服毒,血常规白细胞增高明显,肝肾功能障碍及代谢性酸中毒、肺损伤出现较早,特别是服毒24h内出现者预后不良。

预防

1. 严格执行农药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生产许可和销售专营制度,避免农药扩散和随意购买。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

2. 开展安全使用农药教育,提高防毒能力。<o:p></o:p>

3. 改进生产工艺和喷洒装备,防止跑、冒、滴、漏。 <o:p></o:p>

4.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站在上风向退行喷洒,穿长衣长裤,戴防护眼镜,使用塑料薄膜围裙,一旦皮肤受到污染应及时清洗。<o:p></o:p>

5. 严格管理,避免药品流失,个人不存药:在药液中加入警告色、恶臭剂或催吐剂等以防误服。<o:p></o:p>

健康问答

  • 如何预防百草枯中毒?
    医生头像
    曾海 主任医师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 重症医学科
    (1)严格执行农药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生产许可和销售专营制度,避免农药扩散和随意购买。 (2)开展安全使用农药教育,提高防毒能力。 ...(3)改进生产工艺和喷洒装备,防止跑、冒、滴、漏。 (4)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站在上风向退行喷洒,穿长衣长裤,戴防护眼镜,使用塑料薄膜围裙,一旦皮肤受到污染应及时清洗。 (5)严格管理,避免药品流失,个人不存药:在药液中加入警告色、恶臭剂或催吐剂等以防误服。下拉查看详情

科普文章

参考资料

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

佚名 ——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专家共识”——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日期:2015-06-01.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海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推荐词条

呼吸衰竭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144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4月07日 15:04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