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

小儿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HHV-6,7型)是引起幼儿急疹和高热惊厥的重要病因,及时的诊治和防护可大大降低该病的病发率。
英文名: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of human herpesvirus 6,7,8 types
发病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儿科   感染科  
症状: 高热、红斑样皮疹、惊厥、腹泻、咳嗽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惊厥   癫痫   脑膜炎   脑炎   坏死性淋巴结炎   间质性肺炎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HHV-6可引起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ES):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多发生于春秋季,无性别差异。
典型临床表现是:
①发热1~5天,体温多达39℃或更高
②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分布于面部及躯干,可持续3~4天。部分患儿软腭可出现特征性红斑(Nagayamas spots)。其他症状还包括眼睑水肿、前囟隆起、咳嗽、腹泻、惊厥等低热、贫血(血红蛋白大多在60~100g/L),肝脏及脾脏肿大,以后者尤为明显,骨髓象明显增生,贫血主要是因为脾脏内血细胞的储存量增加,脾功能亢进、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及反复胃肠道出血、红细胞寿命轻度减短。 HHV-7可引起的确切的已被证实的疾病为幼儿急疹(ES)。除此之外,该病毒还可引起患儿的高热惊厥与神经系统并发症。除上述疾病外,该病毒还可小概率地引起婴儿肝炎综合征、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疾病等。 HHV-8可引起卡波济肉瘤(Kaposis sarcoma,KS),KS可分型为多种,目前已证实KS确实与HHV-8病毒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该病毒还可引起以体腔为主的淋巴瘤(body cavity based lymphoma,BCBL) 和多发性Castleman病(MCD)。部分增生性及非增生性皮肤疾病也与HHV-8有关。   

病因

1、HHV-6美国Salahuddin等于1986年从6例各种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分离出一种新病毒。其后的研究证明其基因构型与人类疱疹病毒特别是与CMV有66%同源性,属于β-疱疹病毒科,于1987年定名为HHV-6。HHV-6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颗粒呈圆形,由16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直径90~110nm;外面由皮质粒组成皮质层,厚约20~40nm;最外面覆盖一层脂质膜,表面有不规则糖蛋白突起。核心是线状双链DNA缠绕在一核心蛋白周围形成轴丝;成熟释放的病毒颗粒直径180~200nm。HHV-6的基因组为163~170kb,能编码70多种产物,包括早期即刻蛋白IE-A和IE-B。 在电镜下无法将HHV-6与其他疱疹病毒区分开。但可用DNA杂交、PCR或用HHV-6特异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以免疫荧光抗体法将其与其他疱疹病毒区别开。HHV-6虽然与疱疹病毒属中的巨细胞病毒最接近,但这两种病毒之间没有抗体交叉反应性。 
2、HHV-7 Frenkel等于1990年首次从一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分离出HHV-7。此后又从一患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出该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为200nm。HHV-7有囊膜。与HHV-6,CMV同属于β-疱疹病毒科。基因研究显示HHV-7与HHV-6和HCMV的DNA同源性较高。HHV-7可在脐带血单核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培养,方法类似HHV-6。此病毒也常存在于健康成人的唾液中。
3、HHV-8 Chang等于1994年用PCR方法从合并卡波济肉瘤(KS)艾滋病患者的肉瘤组织中发现HHV-8DNA。当时将这种与某些疱疹病毒具有很高同源性的病毒命名为KS相关疱疹病毒(KSHV),后更名为HHV-8。HHV-8的形态学特性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是最大的疱疹病毒,其DNA为270kb。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①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是HHV-6,7,8型感染的确诊方法。HHV-6,7,8型可在新鲜脐血单核细胞或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增殖。但需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IL-2、地塞米松等物质。感染细胞在7天左右出现病变,细胞呈多形性、核固缩、出现多核细胞。感染细胞出现病变后还可继续生存7天,未感染细胞则在培养7天内死亡。由于病毒分离培养费时,不适于早期诊断,一般只用于实验室研究。
②病毒抗原的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适于早期诊断,但病毒血症维持时间短,很难做到及时采取标本。目前广泛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和组织内病毒抗原。抗原阳性结果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③病毒抗体的测定 采用ELISA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HHV-6,7,8型IgG、IgM抗体,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IgM抗体阳性,高滴度IgG以及恢复期IgG抗体4倍增高等均可说明HHV-6,7,8感染的存在。当从脑脊液内测到IgM抗体或IgG抗体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存在。IgM抗体一般产生于感染后5天,可持续存在2~3周,IgG抗体于感染后7天产生,4周后达高峰,可持续长时间。但由于疱疹病毒之间存在一定抗原交叉,其他疱疹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抗体增高,可用抗补体免疫荧光试验加以鉴别。
④病毒核酸检测 采用核酸杂交方法及PCR方法可以检测HHV-6,7,8 DNA。由于HHV-6,7,8均存在潜伏感染,因此有时检测出病毒的DNA,并不能确定处于潜伏状态或激活状态。可用定量、半定量PCR来测定DNA的量,来明确是否存在活动性感染。高浓度的病毒DNA提示活动性感染的存在。 
⑤血象检查 ES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增高,最高可达90%以上,淋巴细胞包括非典型性淋巴细胞。
2、其他辅助检查 X线胸片、心电图和B超为常规检查,必要时做脑CT等检查。

诊断

① 病毒抗原的检测,抗原阳性结果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②病毒抗体的测定 采用ELISA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HHV-6,7,8型IgG、IgM抗体, 若IgM抗体阳性,高滴度IgG以及恢复期IgG抗体4倍增高等均可说明HHV-6,7,8感染的存在。当从脑脊液内测到IgM抗体或IgG抗体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存在。 
③ 病毒核酸检测 采用核酸杂交方法及PCR方法可以检测HHV-6,7,8 DNA。 
④病毒分离 HHV-6,7,8型可在新鲜脐血单核细胞或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增殖。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IL-2、地塞米松等物质后,感染细胞若在7天左右出现病变,细胞呈多形性、核固缩、出现多核细胞,则可诊断。 鉴别诊断 ES鉴别诊断应考虑与肺炎球菌脓毒血症,及风疹、腺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性传播疾病及其他发疹性疾病相鉴别。并发脑膜炎、脑炎时,应注意与其他细菌等感染引起的颅内感染相鉴别。

治疗

1、HHV-6感染 
①原发性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但如果感染严重、危及生命,如发生暴发型肝炎、移植相关性疾病(间质性肺炎、骨髓抑制)、坏死性Kikuchi-Fujimoto病、慢性疲劳综合征伴危及生命表现、艾滋病患者感染HHV-6后病情加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严重,则均应考虑使用抗病毒疗法。 
②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foscarnet sodium)对HHV-6感染具有疗效,特别对HHV-6 B型感染效果较好;齐多夫定、阿昔洛韦则无效。有研究报告表明,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HHV-6感染相关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和多发性淋巴细胞增生取得良好疗效。 
2、HHV-7感染 HHV-7感染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尚在研究中,尚未发现特效药。
3、HHV-8感染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对HHV-8感染有效的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对HHV-8均无作用。但在一次研究中发现膦甲酸钠可以明显减少艾滋病人发生KS的危险。对于HHV-8感染引起的艾滋病相关BCBL病人,有研究者建议采用局部化疗,或全身应用在体腔内液能浓缩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减缓疾病进展。

预后

ES无需特殊治疗,预后均良好。KF病无论治疗与否,预后良好。卡波济肉瘤Ⅰ型预后大多良好;Ⅱ型、Ⅲ型预后差;Ⅳ型是引起12%艾滋病病人死亡的病因。淋巴瘤预后差。

预防

参照呼吸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方法。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为自限性,预后良好,对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及慢性迁徙性病毒性疾病应加强预防措施,如做好各种被动免疫预防接种,应用免疫球蛋白等等。

健康问答

  • 疱疹性脑炎是怎么回事?
    医生头像
    杨见辉 主治医师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儿科
    疱疹性脑炎常与原发性生殖器 HSV 感染有关,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畏光、精神紊乱、昏迷等。脑炎症状通常出现在生殖器皮损发生后... 3~12 日,经过 2~4 日发展后症状最明显,此后 2-3 日症状逐渐减轻。对于免疫正常的患者来说,疱疹性脑膜炎预后较好,脑炎症状和体征少见,神经系统后遗症极少发生。下拉查看详情

参考资料

郑毅, 赵友云, 王业富. 人类疱疹病毒6、7、8型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5):573-576..

陈鸿珊. 疱疹病毒感染和抗疱疹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 22(4):6-6..

词条标签

感染  儿科  疱疹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杨见辉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812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15日 16:0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