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小儿渗出性多形性红斑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erythoma multi‐forma exu‐dativum)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以皮肤、黏膜多样化表现为其特征。
别名: 小儿渗出性多形红斑  
英文名: Steven‐Johnson syndrome
发病部位: 皮肤   眼   内脏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症状: 斑疹、丘疹、荨麻疹和疱疹   大疱,破溃渗液  
多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不确定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皮肤损伤 多样性表现,包括斑疹、丘疹、荨麻疹和疱疹,皮疹迅速融合成片,形成大疱,破溃渗液,形如烫伤面。皮损先出现于颜面和躯干,延及四肢。 
2﹒黏膜病变 累及多处黏膜,首先见于唇和口腔,疱疹、大疱、溃疡和出血性结痂,伴有烧灼感和剧烈疼痛。迅即波及眼、上呼吸道、食管、胃肠道、肛周和外阴区。
3﹒眼部损伤 角膜溃疡、前葡萄膜炎、全眼球炎。 
4﹒内脏受累 肺炎、心肌炎、肝炎、肠结肠炎、多关节炎、血尿、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肾衰竭,严重者可致死亡。 
5﹒由于大面积表皮剥脱可致大量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或继发严重细菌感染,甚至败血症。 
黏膜和皮肤损害此起彼伏,病程持续4~6周。可遗留角膜瘢痕,视力障碍,食管、气管、阴道、尿道和肛门狭窄。严重的黏膜损伤和皮损大于体表面积30%者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全身中毒症状特别严重,预后不良。

病因

本病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患儿。反应原可为支原体、病毒(主要为单纯疱疹病毒)、细菌、真菌感染,药物(磺胺药、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红霉素、头孢类、抗惊厥药物、镇静剂)及食物等。约半数病例在发病前1~3周有原发病的历史或服用药物史。感染引起发病的潜伏期较药物引起者潜伏期长。

检查

1、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所见。外周血白细跑总数增高,嗜中性及嗜酸细胞增高。在无泌尿系感染的情况下,尿检查可见一过性蛋白尿。血沉正常或增快。必要时作胸部X 线检查,了解心肺情况。继发感染的脓性分泌物应作细菌培养。
2、病理改变: 皮肤病变主要发生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先发生血管扩张和局部水肿,血管周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继而红细胞渗出至血管外。表皮下可见空泡形成和淋巴细胞浸润。严重病例整个表皮层发生坏死。黏膜病变与皮肤病理改变相似。重症病例内脏器官、心、肺、脑等也可累及.

诊断

本病的临床特征为皮肤及黏膜同时受损;眼及口唇、生殖器和肛门最易受累;多种形态皮疹,以疱疹为主,重症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及内脏损害。本病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1﹒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此病与多形性红斑在病因上无法区别,临床表现也有许多相似处。本病很少见到疱疹,无溃疡、结痂。指(趾)端红肿、恢复期见大片脱皮为其特征,冠状动脉可发生扩张、动脉瘤。 
2﹒红斑性天疱疮 也称Senear‐Usher 综合征。全身均见水疱,以胸背部多见,尚见红斑、鳞屑、渗出、油性痂皮,类似脂溢性皮炎,尚有类似盘形红斑狼疮样皮疹,黏膜很少侵及。 
3﹒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溶解症 即Lyell 氏病。本病为过敏反应性疾病,皮肤可见红斑及疱疹,并有大片上皮脱落。也见口炎和结膜炎,与斯‐琼氏综合征症状相似。病程进展快,病情严重,全身中毒症状重,预后不良。

治疗

1﹒支持治疗 立即停用可疑的诱发药物。局部糖皮质激素用于眼部损害,并请眼科专家会诊。保持口腔清洁,涂搽甘油保护损伤的黏膜,餐前局部使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可止痛。皮肤糜烂和溃疡,按烫伤处理,以生理盐水清洗和湿敷。不能进食者,可行肠道外营养。皮肤黏膜继发细菌感染者,应选用敏感的抗菌剂,但需使用低过敏反应的药物。 
2﹒糖皮质激素 可能有减轻症状的效应,但尚无一致意见。常用剂量为甲泼尼龙1~2mg/(kg·d)。 
3﹒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每天1.5~2.0g/kg,连续3天,可减轻症状。 
4﹒发生严重内脏损害,出现生命体征危象者应进入ICU监护和治疗。

预后

一般轻症病例经1~2周皮疹消退,除有时可见色素沉着外,不留其他痕迹。皮肤及黏膜症状较重者,需经数月才完全退尽。严重型可有其他系统并发症,不仅治疗困难,病程更长。但多数病例通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因继发感染,或心、肾严重并发症而死亡。角膜发生溃疡者,如处理不及时,有可能造成失明。如再接触致病因素,尚可复发。有报道复发率达20%。

预防

1、对过敏体质患儿应慎用各种药物,尤其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药物过敏引致的本症。   
2、加强护理,做好消毒隔离,注意皮肤、口腔、眼部的卫生,以预防继发感染。保证液量及热卡。

健康问答

  • 小儿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怎么引起的?
    医生头像
    牛国伟 主治医师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 皮肤科
    本病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患儿。反应原可为支原体、病毒(主要为单纯疱疹病毒)、细菌、真菌感染,药物(磺胺药、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红霉素、头孢类、抗惊厥药物、镇静剂)及食物等。约半数病例在发病前1~3周有原发病的历史或服用药物史。感染引起发病的潜伏期较药物引起者潜伏期长。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皮肤科  红斑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牛国伟

永济市皮肤病专科医院 皮肤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26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4月20日 15:4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