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病毒性心包炎

病毒性心包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包炎症病变。病毒感染心包后心包黏膜上皮细胞发生肿胀、变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渗出,一定程度可影响心脏功能。
英文名: viral periearditis
发病部位: 心脏  
症状: 发热   咽痛   疲乏   疼痛   心悸   胸闷  
多发人群: 青少年  
治疗手段: 对症治疗
并发疾病: 心包积液   心衰   肺水肿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1、症状:患者可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心包很快渗出大量积液时可发生急性心脏填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还可有腹水,肝肿大等症。
2、临床类型:根据病人的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心包炎。病程短于6周者为急性病毒性心包炎;病程介于6周到6个月者为亚急性病毒性心包炎;病程长于6个月者为慢性病毒性心包炎。

病因

可引起心包炎的病毒有多种,除常见的柯萨奇B族病毒(Coxsackie virus B)和埃可病毒(ECHO virus)易引起病毒性心包炎外,其他引起心包炎的病毒还有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脊髓灰质炎、水痘及乙肝病毒等。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引起急性心包炎同时并发严重的心脏压塞以及缩窄性心包炎。水痘可并发严重的病毒性肺炎和急性心包炎。支原体肺炎是成人的一个重要的非细菌性肺炎,也会引起心肌及心包炎。巨细胞病毒和其他不常见的病原体,可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心包炎。

检查

1、实验室检查:病毒性心包炎患者血沉增快,心肌酶谱正常,但当炎症扩展到心外膜下心肌时酶谱水平可升高,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2、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QRS波低电压,T波平坦或倒置。
(2)X线检查:  心包钙化是曾患过急性心包炎的最可靠的X线征象,在大多数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中均可见到,常呈不完整的环状,半数以上患者心影轻度扩大,其余心影大小正常。
(3)磁共振显像:可分辨心包增厚以及有无缩窄存在。
(4)增强CT示:左室外后方心包增厚。
(5)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晚期可出现心包缩窄。同时,可发现心肌增厚、舒张、收缩运动减弱等情况。



诊断

1.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急性病毒性心包炎的发病率夏秋季较高,青少年多见。
(2)临床表现:出现发热、咽痛、肌痛、关节痛、胸痛、胸闷、心悸、心率快、心律失常和头晕等。
(3)实验室检查资料 血液白细胞数多在正常范围,病毒分离可阳性,免疫学检测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阳性。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清酶类测定等符合心包炎改变。
2.鉴别:病毒性心包炎应与外伤性、化脓性、感染性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心包炎等相鉴别。对于老年患者在诊断病毒性心包炎之前,首先应除外急性心肌梗死、类风湿病、结核或肿瘤的可能性。

治疗

1.一般治疗:病毒性心包炎自然病程一般为2~6周,多数患者可自愈,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整洁和空气流通。
2.
对症治疗:根据病人的症状作酌情处理,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吸氧、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强心剂等。
3.药物治疗:急性期发热的病人,可选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等药物。当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时,可用西地兰。
4.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治疗:当病人出现心包缩窄、心包填塞、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应给予相应处理,以消除症状、恢复心脏功能。当病人存在严重细菌感染、真菌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时,亦应作相应治疗。

预后

病毒性心包炎一般病程较短,多持续1~3周,具有明显的自限性特点,预后一般良好。

预防

1.应积极预防病毒感染,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2.急性期要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心包积液的增长情况,发现病情变化早期治疗。

健康问答

  • 病毒性心包炎会遗传吗?
    医生头像
    肖童 主治医师 河南省胸科医院 - 心内科
    病毒性心包炎不会遗传。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由感染...或伤害引起的则是非遗传病。病毒性心包炎属于非遗传性疾病。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肖童

河南省胸科医院 心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637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10月24日 16:52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