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胆囊沉积物

胆泥是在超声下有特征性表现的胆囊内的悬浮颗粒与胆汁的混合物。胆泥的最常见的成份为胆固醇单水结晶、胆红素钙及其他钙盐。其临床过程多变,可完全消散,时增时减,或可进展为胆石。
英文名:
发病部位: 胆  
治疗手段: 药物康复疗法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胆泥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可以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认为是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 当胆泥引形成结石堵塞胆囊颈部时,可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胆汁不能通过胆囊颈和胆囊管排出,从而引起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胆绞痛。呈持续性右上腹痛,阵发 性加剧,可以向右肩背放射,往往会伴有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可以在几小时后临床症状自行缓解。如果梗阻持续不缓解,胆囊会继续增大,甚至会合并感染,从而进展为急性胆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少部分患者可以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严重时可以发生胆囊穿孔,临床后果严重。

病因

多数学者认为胆泥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前体”,也有观点认为胆泥的形成与胆石形成存在区别,因为多数胆泥可自行溶解,而最终形成结石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胆固 醇单水结晶被认为在胆固醇性胆泥和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实际上单纯的胆固醇颗粒并不溶于水,但以磷脂及胆盐为载体后则可溶。由胆固醇单水结 晶为主构成的胆泥可能是胆固醇性胆结石形成的早期过程之一。 胆红素钙盐颗粒是胆泥和结石的另一个重要组分。
胆色素性结石患者的胆囊内常见胆红素钙盐颗粒。尤其肝硬化患者形成胆色素性钙盐颗粒性胆泥的风险较高。由于 胆红素主要由红蛋白破坏形成,在溶血性疾病时胆汁中胆红素分泌可达正常情况下的10倍。在慢性溶血性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或Gilbert综合症患者中, 胆色素性胆泥和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

检查

包括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临床上胆泥主要由超声检查。将直径为0.5-1mm的胆固醇单水结晶、胆红素钙盐颗粒、胆汁及粘蛋白混合后可建立胆泥的超声影像学模型。为了获得较准确的检查结果,通常建议镜检胆囊胆汁。

诊断

胆泥的诊断包括超声、CT、MRI等影像学诊断,也包括显微镜下诊断。临床上胆泥主要由超声诊断。将直径为0.5-1mm的胆固醇单水结晶、胆红素钙盐颗粒、胆汁及粘蛋白混合后可建立胆泥的超声影像学模型。血液、坏死碎片、大量的小结石或脓液也可产生类似胆泥的超声表现。经腹B超对胆泥检出的灵敏度仅为55%,内镜超声下胆泥的表现与经腹超声相似,而其灵敏度为96%。显微镜下检查胆汁是诊断胆泥的金标准,相对于超声检查,此方法应用较少。为了获得较准确的检查结果,通常建议镜检胆囊胆汁。

治疗

对于偶尔发现的无症状的胆泥患者,若存在特异性诱因,应设法消除,如快速体重下降,妊娠、头孢三秦类药物的应用、奥曲肽的应用,长期禁食行TPN等。有症状或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外科治疗,胆囊切除术疗效较确切,若不宜手术可口服胆汁酸,熊脱氧胆酸(UDCA)或行胆胆囊造口引流等。

预后

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96例)通过随访了解胆泥的自然病程转归,结果显示3种主要转归:完全消失、持续存在和胆石形成。在试验的3年间,50%患者发生腹痛后可自行消失,20%无症状,10-15%患者出现症状加重,5-15%发生胆石症。如果存在易形成胆泥的高危因素,一旦该因素去除,则胆泥多数可自行溶解消失。如果高危因素持续存在,则有可能形成胆石症。因此,在多次妊娠或长期接受TPN的患者中,胆泥和胆石症常常同时存在。

预防

由于胆泥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尚未有研究对于胆泥的预防提出切实可行或性价比合理的具体方案。但胆泥可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进而可能发展为胆囊结石,因此对其治疗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快速的体重下降被认为是胆泥形成重要危险因素,约25%肥胖患者在节食减轻体重的过程中出现胆石症。而在接受胃旁路手术后6-18月的患者中,近13%出现胆泥,26%发现胆石症。在完全肠外营养(TPN)患者中,胆囊运动减弱更是引起胆泥的主要原因之一。 妊娠是胆泥及胆石形成的另一个高危因素。怀孕期间,血清雌激素水平升高可促进胆固醇分泌及过饱和,进而更易引起胆泥和结石形成。此外,怀孕期间胆囊运动减弱及胆汁淤积也可促进胆泥及胆石的形成。胆泥可在怀孕前3个月内开始形成,并持续增多直至产后4-6周。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常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内分泌性肿瘤等。在肢端肥大患者中应用奥曲肽后,67%患者在一年内形成胆泥,24%患者发生胆石症。胆泥及胆石形成的风险与治疗时间相关,与每日用量无关。 胆汁中头孢曲松浓度过饱和的情况下,头孢曲松可以和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进而形成胆泥与胆囊结石。长期接受头孢曲松治疗的患者中,约2%患者最终形成胆泥或胆石症,其中近一半患者需行胆囊切除术。 胆泥形成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一项大样本量调查显示:共1650位患者行术后胆管造影,94人(5.7%)发现充盈缺损。其中胆泥53人(56%)。其原因可能包括患者病情危重,肠外营养,长期使用麻醉止痛药物,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的应用等。

健康问答

  • 哪种结石可以吃药溶解?
    医生头像
    胡海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北院 - 胆石病(外)
    的确,有很少数胆囊结石可以通过服药溶解,但条件十分高。要求:(1)胆囊功能基本正常;(2)结石为纯胆固醇性的;(3)结石不大于10m...m;(4)坚持1-2年服药。即便如此,也只有8-10%完全被溶解。但是只要一停药,结石又会长出来,所以治标不治本。下拉查看详情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胡海

上海市东方医院北院 胆石病(外)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3269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6年10月08日 13:18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