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太田痣

太田痣(nevus of Ota),有时也被称为眼上领青褐色痣,由Ota(1938)首次正式系统描述。这是东方民族常见的一种色素性胎记,是一种常与三叉神经周围分支分布相一致的真皮层黑色素增多的疾病。
别名: 渥太氏痣   眼上腭褐青色痣   brown-livid nevus of eye and maxilla   眼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   睑部蒙古斑   渥太痣   上腭褐青色母斑  
英文名: nevus of Ota
发病部位: 前额、眼周、颊部及颧区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整形外科  
症状: 常与三叉神经周围分支分布相一致的真皮层黑色素增多  
多发人群: 东亚蒙古人  
治疗手段: 冷冻疗法、皮肤磨削术、植皮术、激光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表现为棕色、灰色及蓝色斑点所组成的斑片,病灶边界不清,病灶内的斑点色泽可为单色,也 可兼有上述颜色,而且色泽深浅不一。由于黑色素细胞在真皮中的分布密度及部位不同,斑片可表现为淡棕 色到深蓝色,同一病灶的不同部位可以具有不同颜色。斑片发生于前额、眼周、颊部及颧区。可发生于面部的单侧,也偶有发生于双侧面部的,往往呈 双侧对称。有的黑色素细胞还同时分布于结膜、角膜及视网膜上。

病因

在胚胎发育期间,黑素细胞由神经嵴向表皮移行时,由于某种原因未能通过表皮、真皮交界,停留在真皮内而形成的病变。而有的研究认为可能不是黑素细胞的残留,而是一种与蓝痣类似的错构瘤或痣样损害。

检查

1.色素沉着的外观体检。作为诊断依据。
2.病理切片镜下检查,判断 预后及治疗次数十分有用。

诊断

1.发生部位:斑片发生于前额、眼周、颊部及颧区。可发生于面部的单侧,也偶有发生于双侧面部的,往往呈双侧对称。 
2.颜色:表现为棕色、灰色及蓝色斑点所组成的斑片,病灶边界不清,病灶内的斑点色泽可为单色,也可兼有上述颜色,而且色泽深浅不一,可表现为淡棕 色到深蓝色。

治疗

太田痣的治疗尚无安全而快速有效的理想方法,过去在整形外科领域常用的主要是磨削术与植皮术。前者单独使用仅对相对很表浅的太田痣有效,而且对操作的要求甚高,很难在安全与效果之间权衡。植皮术对特别深在而且黑色素细胞密度特别大的病例,如表现为近黑色的病例,是经济而迅速显效的,但眼睑区域不 宜选择植皮。 近20年来,对太田痣较为经典的治疗是冷冻疗法,或冷冻与皮肤磨削术交替疗法。冷冻治疗要求医者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尤其应正确掌握每次冷冻的治疗时间。可以采用液氮或干冰装在相应的治疗仪里,经数毫米至lcm左右的探头轻轻加压于病灶表面的皮肤,每次每点的治疗时间约数秒钟,依病灶部位的皮肤厚度、患者年龄而异。冷冻的次数及间隔的皮肤磨削术次数与太田痣黑色素细胞分布层次有关。深在的类型如经4〜5次的冷冻及间隔磨削治疗,可能达到明显的甚至理想的效果。但总而言之,冷冻治疗太田痣从原理上说是缺乏选择性的,因此冷冻导致皮肤质地改变及瘢痕形成的可能性是较大的,难以成为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太田痣的治疗进人一个新的时期,如目前正在使用的多种类型的Q开关激光,波长多在500〜700nm左右,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破坏黑色素细胞,其突出的特点是治疗可不经局部麻醉,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时间内完成一次治疗,操作十分方便,治疗后皮肤几乎无可见的质地改变,效果及次数与太田痣的病理类型相关。经数次治疗后,绝大部分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消退,而且不留下新 的皮肤色素异常。缺点是治疗次数多,治疗费用较昂贵,尚难普及。目前激光治疗已经成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预后

色淡而范围小者,可试用液氮冷冻、化学剥脱与皮肤磨削术等,部分病例可获较好效果。使用经数次治疗后,绝大部分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消退。

预防

无明确预防方法。

健康问答

  • 脸上有痣。在家人的陪同下就到医院去检查了一下,医生说我这样的情况是太田痣,所以我就想要把他给去掉,但是不知道激光的方式是需要几次才可以把太田痣去除?
    医生头像
    曾重 主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 泌尿外科
    激光去太田痣的过程,如果想要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需要四至五次的治疗,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必须保持在六周之上,并且每次太田痣的治...疗都是在数分钟以及数十分钟之内完成的,患者会感受到皮肤受强烈脉冲的刺激,及时的了解信息对大家的治疗是帮助的,激光治疗是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激光去太田痣之后疼痛感回迅速的消失治疗的次数与太田痣的病理有很大的关系,这与激光波长也是有一定关系的黑色素细胞颗粒,一般会在强烈的脉冲刺激下慢慢的分散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激光去太田痣就可以消失了。下拉查看详情

科普文章

参考资料

王炜《整形外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体表肿瘤相关章节..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重

随州市中医医院 泌尿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2675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2月22日 15:47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