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手术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动脉瘤颈夹闭术、结扎术、瘤壁加固术、孤立术、动脉瘤缝术(aneurysmorrhaphy)和血管内栓塞术等。目的是防止动脉瘤破裂,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当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动脉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
1、动脉瘤颈夹闭术
显微外科手术开颅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传统方法,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还可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和脑内血肿,减轻脑血管痉挛,手术入路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Yasagil翼点入路是脑动脉瘤手术的经典路径,能够暴露颈内动脉及主要分支的全程,便于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近端以控制出血,前循环动脉瘤及部分后循环动脉瘤均可采用此入路。动脉瘤破裂后形成颅内血肿时,应根据出血部位适当改良手术入路,可采用额颞瓣开颅及扩大翼点入路。随着显微神经外科逐步推广,其良好的照明及视觉效果、完善的显微解剖知识及微侵袭操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脑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术中正确操作和术后管理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等,使开颅动脉瘤手术风险不断降低[5]。尽管如此,动脉瘤颈夹闭术仍存在着创伤大、手术难度高、对后循环和复杂动脉瘤显露困难、瘤颈夹闭不完全等问题。应用神经内镜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夹闭动脉 瘤,可以提高手术夹闭的精确性。
2、血管内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微创、有效、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早期,介入治疗仅适用于动脉瘤形态和部位不适合手术夹闭或临床状态较差的患者。随着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介入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常常因动脉瘤的大小、部位、载瘤动脉的条件、瘤颈的宽窄、材
料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术者操作的经验及熟练程度等,使得介人治疗过程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和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可能发生。栓塞治疗后动脉瘤再通是栓塞后常见并发症,同时,应用GDC栓塞技术还存在导致动脉瘤破裂,弹簧圈自破口移出动脉瘤外,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等危险。这些问题的解决尚有赖于栓塞材料、栓塞技术的的改进,目前已有一些新的栓塞材料用于临床,如带有生物活性的弹簧圈和液体栓塞剂。
3、弹簧圈固位技术(coil-retention technique,CRT)
所谓CRT,是指利用三维弹簧圈的“成篮性”或球囊、支架、双微导管等辅助措施,重建动脉瘤瘤颈,使弹簧圈稳妥地停留于瘤腔内,目的是在保留载瘤动脉的前提下将动脉瘤隔绝于血循环之外。这些技术适用于颅内宽颈或梭形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