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线检查:X线平片可发现蝶鞍扩大,前床突消失,鞍底变薄或破坏。
2.CT扫描:CT平扫时,肿瘤可呈现为低密度(水肿或坏死),也可出现高密度区(出血),注射造影剂后肿瘤可呈现周边性强化。CT扫描尚可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扩散范围以及是否向脑室内扩展,对垂体腺瘤出血的病程和时间可作出诊断,对手术选择入路有一定参考价值。
3.脑血管造影:当前脑血管造影对垂体卒中的诊断似无必要,但在下列情况下仍属必须。
(1)对有脑膜刺激征伴单眼麻痹体征时;
(2)鞍上动脉瘤与垂体腺瘤相类似,仅用CT扫描较难做出诊断时;
(3)为了区别血管痉挛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时。
4.MRI检查:垂体卒中发生时,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可显示病灶内为高信号区。Stephen等人研究显示MRI在诊断垂体卒中上明显优于CT。
(1)突然头痛并伴有呕吐和脑膜刺激征;
(2)有鞍内肿瘤证据,伴有或不伴有鞍上侵犯;
(3)突然视力视野障碍;
(4)眼肌麻痹。如果只有前两点出现,同时出血来源不太明确时,应行血管造影排除颅内动脉瘤。有时进行性头痛是垂体卒中的唯一报警信号。
1、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垂体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约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垂体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
2、心脏疾病是引起垂体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这样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当然是否服用还是要听取医生的建议。
3、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烟、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是预防垂体卒中的关键。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