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瘘的治疗依其病理生理改变,可分为下列几个方面。
1. 纠正内稳态失衡发生瘘以后尤其是髙流量的瘘,可以迅速 发生内稳态失衡,应根据肠液的流失景及时从静脉补给适景的液体与电解质。
2. 控制感染。感染是当前导致肠外瘘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发现有肠外瘘时 即应重视感染的控制,也就是要及时地将漏出的肠液引流至体外。当出现有瘘与腹膜炎时,宜及时行 剖腹探査术,淸除腹腔内的肠液及分泌物。
3. 瘘口局部的处理,局部处理的好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1) 双套管负压引流:这是最基本而重要的瘘口处理方法,能及时将溢出的肠液引流到体外。
(2) 水压、管堵、黏合胶堵:经负压引流后瘘管形成,可继续使用双套管负压引流,直至瘘管愈合 或等待手术。
(3)硅胶片内堵:硅胶片系中心部较厚 (2 -3mm)而周围部分甚薄(0.3※0.5mm),直径 3.0※9.0cm (或更大),特制的圆形片,卷成筒状置 人瘘内,后任其弹起成瓦筒状而将瘘口严密堵住.
4. 营养支持在肠液流出量大的病人,营养支持是治疗的一个重点。
在瘘发生的初期,为减少肠液的流出量与控制感 染、补充丢失的液量与电解质等宜采用肠外输注的途径。肠内营养可随病人的情况加以选择,肠瘘口小流量少的病人可釆用口服或鼻词少渣的要素膳。虽然, 瘘口部可有较多的肠液流出,但在良好的引流条件下可逐渐愈合。管状瘘经水压、管堵或黏合胶堵塞,唇 状瘘经用硅橡胶片内堵后,可用要素膳或日常饮食等肠内营养支持。在高位或低位小肠瘘,瘘的远端肠管 或近端肠管有足够的长度供消化吸收之用,则可经高位瘘管直接插人导管,或在髙位空肠造口插管灌入管 饲饮食、要素膳或匀浆饮食等,能获得较好的营养支持效果。必要时,在某些髙位肠管几近断裂的唇状 瘘,可以采用收集上端肠管流出的肠液并与管饲饮食混合后从远端肠管灌人,称之回收并灌人法,亦能获 良好效果。总之,肠内营养有较多的优点,应首选,并尽量应用这一途径。
5.重要器官功能的维护。临床上易表现有 器官功能障碍的是肺与肝,前者表现为呼吸增快、低氧血症,后者表现为黄疽,酶谱改变。凝血机 制障碍在这些严重腹腔感染病人亦不少见。控制感染固然是防止多器官衰竭的关键措施,但从治疗 开始即应重视器官功能的维护,减少其他损害器官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如行肠外营养时,注意碳 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不因C02产生过多而加重肺功能的负荷与能量过多而损害肝功能。选用抗生素 时注意肾毒的危害性等。
6.手术治疗肠外瘘病人的手术可分为辅助性手术与确定性手术。剖腹探査、引流、肠造口等辅助 性治疗手术,可按需要随时进行。而那些为消除肠瘘而施行的修补、切除等确定性手术(definitive operation) 的手术时机选择则决定于腹腔感染的控制与病人营养情况的改善。一般在瘘发生后 3 〜6 个月 进行。 但不一定拘泥于这一期限,可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与腹部炎症控制的情况提前或后延手术的时间。常用的 手术有:
①肠瘘局部肠襻切除吻合;
②肠管部分切除吻合术;
③肠襻浆膜覆盖修补术;
④带蒂肠浆肌层覆 盖修补术;
⑤肠瘘部外置造口术;
⑥肠旷置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