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主要包括周围动脉疾病和周围静脉疾病两大类。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肢端动脉痉挛病等。
别名: 脉管病  
英文名: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发病部位: 周围血管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症状: 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怒张,曲张状态   走路时下肢酸疼不适   皮肤色素沉着   皮肤脱屑   皮肤瘙痒   有疼痛或压痛感   水肿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并发疾病: 下肢溃疡   下肢坏疽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肢体疼痛是周围血管病常见症状,也是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疼痛又分以下几种情况: 间歇性疼痛——临床上常见的间歇性疼痛有:

1. 运动性疼痛:

指伴随运动所出现的不适症状,包括供血不足部位所出现的倦怠、钝痛、紧张或压迫感、痉挛性疼痛、锐痛,或者在患部出现明显的麻木感。

2. 体位性疼痛:

是指肢体位置变化时,可以激发或缓解的疼痛。

3. 温差性疼痛:

指因温度改变而激发肢体疼痛,复温后又能缓解。

4. 特发性疼痛:

多位于小腿和足部,好发与夜晚,程度剧烈,持续时间数分钟至20分钟,按摩局部肌肉或起床行走后可缓解。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变影响到神经干时,则可以出现神经受损症状。“倦怠感”是在行走后不久,小腿出现的疲劳、沉重、倦怠感觉。神经受到病变刺激,呈激惹现象时表现为针刺感、蚁行感,神经进一步受损则出现麻木感觉。


病因

1. 周围血管病,在祖国医学当中早有记载,《医宗金鉴》、《外科正宗》均有详尽记载。诸如:脱疽、坏疽、脉管病等。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阴寒客于脉络,寒凝血瘀,血瘀血滞,瘀久化热,热毒壅滞,血败化腐。经络阻滞,不通则痛,四肢气血不充,失于濡养,则皮肉枯竭不荣;脉络闭阻,肢末无血供养,而致焦黑坏死。

2. 缺血性疼痛:

由于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营养障碍所致。多见于趾(指)部疼痛,夜间疼痛加重,当肢体缺血严重时,则疼痛更为明显。

3. 血管痉挛性疼痛:

由于血管痉挛而出现肢体疼痛,多呈阵发性,患肢冰凉,出冷汗,呈苍白色。发作后症状逐渐缓解。

4. 缺血性神经痛:

由于肢体严重缺血和营养障碍改变,而发生缺血性神经炎所致。肢体常有麻木,出现针刺样或触电样疼痛,向肢体远端放射。肢体上可有大小不等的麻木区,感觉、痛觉迟钝或消失。

5. 感染性疼痛:

肢体发生溃疡或坏疽继发感染,由于局部感染和坏死组织的刺激而引起。常在局部发生剧烈疼痛(热痛),多在夜间加重。

6. 异物刺激性疼痛:

肢体发生溃疡或坏疽时,创口内遗留死骨,敷料干结,或局部应用刺激性药物等,均可引起局部疼痛,有时为剧烈疼痛。


检查

周围血管无损伤检查:是一种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简单可靠的方法,节段性动脉测压是通过比较你的手臂与下肢血压来判断有无下肢动脉缺血和其部位,踝肱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此外,无损伤检查也可用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多普勒超声检测:已成为评估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用高频的超声波来实时描记血流和探测血管内阻塞及异常结构,被广泛应用各种动静脉疾病的筛查和诊断。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是应用磁共振和CT增强检查来进行目标血管的影像重建,运用这些无创的方法来获得优良的血管图像,同时也是术前评估的重要一环。血管造影:可以提供周围血管清晰的影像学资料,它的步骤一般是穿刺后置入导管,在目标血管出注入造影剂,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特征。它是多数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往往不作为首选的。

诊断

多发于小腿及足部,发病初期患肢明显发凉、怕冷、麻木或针刺样疼痛,行走时足底有垫物感。肢体易疲劳,行走一段距离后被迫停止行走,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该症状在临床上叫间歇性跛行。中期患肢疼痛加重,动脉搏动消失、表面皮肤粗糙且成红紫或变白、汗毛脱落、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后期出现感染溃疡,指(趾)坏死,形成“脱骨疽”。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发病多见于下肢,可累及主干静脉或肌肉丛静脉。患者肢体明显肿胀、疼痛、变色,局部皮肤温度高或伴有静脉曲张。急性发作期可见全身症状,如低烧、厌食、疲乏等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出现活动后患肢肿胀疼痛加重,部分血管呈条索状曲张及斑片硬块,重者局部溃疡,形成“臁疮腿”,血栓脱落易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治疗

根据动脉血栓、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脉管炎的病因病理特点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与弊端,当前医学界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应用,成功研制出“股动脉介入疗法”。“股动脉介入疗法”科学借鉴传统中医精髓和现代先进医学微创技术,由内到外从发病根源出发表里兼治,短期内达到极佳的治疗效果。该疗法通过现代生物因子股动脉介入疗法及场效消融技术,使得治疗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变得微创、安全、有效,对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栓塞、动脉硬化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千种中药精选具有治疗特效的药物,通过现代高精尖端制药技术提取浓缩精制,内服外用,针对性强,解毒溶栓,清热活血,温经散寒,疏通经脉,调理气血,血栓消融,扶正固本,祛腐生肌,改善肢体循环,解除动脉血管阻塞及血栓的形成,阻断失调基因介质平衡,使病变的动脉血管迅速修复正常。

预后

治疗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目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已高达85-90%,而治疗死亡率几乎为零 治疗后保肢率高:采用介入治疗的病人,截肢率仅为4%,而没有采取积极外科治疗的病人,截肢率却高达34% 可重复性:对复发的病人,可再次施行介入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早发现、早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较长,容易反复,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及早治疗就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预防

坚持每天快速步行4次,每次15分钟,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因为在快速步行时,腓肠肌的运动加大,活动不断,静脉血管就象抽水泵,一样将积存在处于曲张状态的,静脉中的血液往心脏方面提供。同时,由于局部微循环的加快,使曲张静脉的新陈代谢也加快,静脉也能较快恢复正常。

健康问答

  • 如何防止周围血管病的发生?
    医生头像
    曾宪付 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 外科
    坚持每天快速步行4次,每次15分钟,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因为在快速步行时,腓肠肌的运动加大,活动不断,静脉血管就象抽水泵,一样将积...存在处于曲张状态的,静脉中的血液往心脏方面提供。同时,由于局部微循环的加快,使曲张静脉的新陈代谢也加快,静脉也能较快恢复正常。下拉查看详情

科普文章

词条标签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曾宪付

随州市中医医院 外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1851

编辑历史: 1

最近更新:2017年03月14日 17:19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