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人体中有三种血管:静脉,动脉,毛细血管,其中,只有静脉有瓣膜,因为静脉负责将身体各部分的血液带回心脏,为防止血液倒流,静脉中会有瓣膜。当血液流向心脏时瓣膜张开,血液流走后,瓣膜会闭合。破坏静脉瓣膜直接导致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分为先天性发育不良和后天性功能不全,后天性的功能不全是由于长期受血流冲击,损伤了静脉瓣膜的关闭功,诱发老烂腿的发病。
二、下肢静脉压力增高:
包括长期站立或者久坐、体力劳动等。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用力时都需要腹肌的参与,结果使腹压增高,腹压的增高会使下肢静脉暂时性或间断性受压,这些都会影响下肢静脉的向心回流,诱发老烂腿。
三、静脉回流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的静脉血只能浅静脉来回流。正常情况下,下肢浅静脉只承但约30%的回血量,深静脉出现血栓后,要它承但100%的任务就难以胜任,因而使浅静脉逐渐扩张来代偿。长时间的代偿,就会导致曲张,从而诱发腿部溃疡之类的老烂腿症状发生。
1、询问病史和查体:
老烂腿是静脉曲张或浅表静脉炎的并发症,也可以发生于深静脉血栓综合征,所以询问是否以上病史对老烂腿有一定的诊断作用。
2、物理检查:
以发病情况为主要诊断依据。包括肢体疼痛、肢体皮肤颜色和温度、肿胀程度、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肢体营养障碍、动脉搏动情况、溃疡和坏疽等。
3、彩色多普勒血流图为无创伤检查方法,此外还有微循环检查、X线平片检查、动静脉造影、CT检查、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血液凝固学检查等诸多检查方法。
老烂腿根据既往病史和查体就可以最初基本诊断。
老烂腿临床诊断分级:
零级:
皮肤无开放性病灶。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颜色紫绀或苍白,肢端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一级:
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引起的浅表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二级:
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轻度蜂窝组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或坏疽,脓性分泌物较多,足或指趾皮肤灶性干性坏疽,但肌腱韧带尚无破坏。
三级:
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组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足或少数足趾干性坏疽,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四级:
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足趾或部分手足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或坏死。
五级:
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一是手术治疗处理病变血管。手术治疗分为两类:
一类是传统的开刀方法,俗称“抽筋剥皮”,处理病变血管复杂费时,开刀切口多、创伤重,痛苦大,患者住院时间长,恢复慢,术后有疤痕,不美观,并发症多等缺点,所以,采取此种手术方法的患者越来越少。另一类是微创方法:主要代表方法如微波血管腔内治疗术,通过闭合病变的大(小)隐静脉、曲张的属支静脉、交通静脉,达到改善下肢静脉回流、解除下肢瘀血、治疗此病的目的;同时针对有湿疹、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的患者,术后配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祛腐生肌的中药内服、外用,能较快促进皮肤溃疡愈合,获得疾病治愈的效果。
二是硬化剂疗法:将高张性溶液(如高浓度盐水或硬化剂)注射到曲张的静脉,破坏血管内膜,使其封愈后消失。但仅能治疗小的曲张血管、且诊治中可能会有剧痛,色素沉淀,甚至发炎,红肿,溃烂等后遗症,且有容易复发及复发后难以处理的问题,所以仅适用於少数老烂腿患者。
三是压迫疗法:使用弹性袜,利用外在的压力来减少运动时产生的水肿。如果病患已因静脉高压而产生腿部溃疡,则应尊重医师的指导服用抗生素和利尿剂并辅以特殊卫材进行救治。
1、避免久站:
人体长期静止站立或坐位时。血液因重力作用。使下肢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较大。小腿肌肉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静脉管腔内血液排空不良。瓣膜持续承受较大的压力。当压力大于瓣膜所抵抗的压力时。静脉内的血液异常返流并逐渐加重。最终使局部静脉淤血加重。因此应避免久站久坐 ,应适当休息、活动。
2、早诊断早治疗:
积极治疗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对预防老烂腿有重要意义。
3、预防外伤:
因静脉迂曲,静脉壁很薄,易损伤破裂出血,所以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冻伤或虫兽咬伤,可预防老烂腿。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