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生, 我要登录 注册

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是放线菌引起人兽共患的一种渐进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的亚急性至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局部扩散,化脓或肉芽肿性炎症、多发脓肿和窦道瘘管为特征.主要侵犯头、颈部、腹部、肺部的传染病。
别名: 颊疡   放射菌病  
英文名: actinomycosis
发病部位: 面颈部及胸腹部  
就诊科室: 感染科  
症状: 盗汗、恶心、乏力、肺部感染、复视、腹部肿块、骨膜炎、骨质破坏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治疗手段: 支持治疗、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
并发疾病: 骨膜炎   骨髓炎   胸膜粘连   心包炎   肺脓肿  
是否遗传:
是否传染:

疾病知识

症状

有六种类型,不同的临床表现。 
1)颈面型放线菌病:轻度水肿和疼痛或无痛性皮下肿块,皮肤表面高低不平呈暗红或紫红色。咀嚼功能受影响。晚期可发生骨膜炎、骨髓炎、骨质破坏。 
2)胸部型放线菌病:不规则发热、咳嗽、咯痰、胸痛,但无咯血。
3)腹部型放线菌病:类似于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阑尾炎。
4)皮肤型放线菌病:皮下结节。
5)脑型放线菌病:颅内压升高、脑神经损害,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神经乳头水肿。 
6)其他组织的放线菌病。

病因

衣氏放线菌寄生于人体,是人体口腔内的正常菌群,以伊氏放线菌最为常见。但有外伤时,放线菌转移,外伤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通过消化道和气管传播,极少数是通过血行播散,可引起后颚骨肿瘤和肺部感染,并向外部蔓延。

检查

1)直接镜检:制作切片,可直接观察到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2)组织病理检查:疾病早期局部有白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穿破形成窦道,各窦道可互通。体内筋膜、胸膜、横膈、骨骼等均不能阻止其发展。疾病进一步发展,化脓区附近可有慢性肉芽组织增生,可有淋巴样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浸润,局部组织还可呈玻璃样变性,致硬板样,脓肿内可见“硫磺颗粒”。 
3)真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皮损表现。
4) 其他辅助检查:活检,全身各脏器,多动脉栓塞、组织缺血、梗死及缺血。HE染色。

诊断

依据进行的各种检查进行诊断,注意要与其他病症相似的疾病鉴别开来。

治疗

1)手术治疗:直接切除病灶,要注意清创。 
2)抗菌药物治疗:大剂量、长程的青霉素是对本病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林可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利福平等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但多烯类和唑类等抗真菌制剂对本病无效。 
3)支持治疗:注意非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多补充营养,提高肌体免疫力。

预后

预后良好,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预防

1)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2)日常生活中要小心,不要让伤口接触到不干净的东西。
3)本病感染性大,要注意不与患者密切接触。
4)饮食要小心。注意口腔卫生。 
5)故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积极做好灭菌工作,避免放线菌侵入组织。

健康问答

  • 得了诺卡放线菌病应吃什么?
    医生头像
    赵文诺 住院医师 黑龙江省850农场医院 - 内科
    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关注自己饮食,不要去上火的食物,最好平时的时候多吃点木耳还有韭菜,对治愈这个病有很好的帮助。

参考资料

《中国真菌学杂志》 ISTIC -2008年3期.

词条标签

放线菌病  盗汗  恶心  乏力  肺部感染  复视 

权威编辑

医生头像

创建者:赵文诺

黑龙江省850农场医院 内科

互联网医学百科

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欢迎广大医生参与加入医学词条的创建及优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938

编辑历史: 2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9日 19:23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微医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11-2017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34772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8302000102号